乐其创新SmallRig:以影像公益奏响全球文化共创强音
在科技飞速发展、文化需求回归本质的当下,公益与影像的结合成为文化传播领域的新亮点。2025年5月23日,以“影像浪潮・时代进程”为主题的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(中国·深圳)正式开幕,本届国际影像文化周涵盖全球影像场景产业论坛、斯莫格公益影像奖颁奖盛典、以及公益影像海报展、公益影像创投会和影像大师课等公众影像体验活动共三大板块。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是由深圳市乐其创新股份有限公司、乐其SmallRig影像发展基金、中国公益映像节联合主办。
同期,乐其创新SmallRig推动设立的首届SmallRig斯莫格奖作为全球首个公益影像奖举行了颁奖盛典,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国际知名导演、影像行业领袖、摄影师、学者、影像创作者齐聚一堂,共同为影像与城市、公益与全球、技术与人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公益影像奖:文化首创与全球表达
此次国际影像文化周上,SmallRig斯莫格公益影像奖备受瞩目。作为中国首个以“公益”为核心价值的国际影像奖项,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项创新之举,更是从深圳出发,向全球传递社会善意和文化担当的文化行动,有力提升了深圳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辐射力与标识度。
第21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启幕,本届国际影像文化周在时间、空间与目标上与文博会紧密呼应,充分体现了深圳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思考与国际化布局,也积极回应了文博会“打造全球文化产业重要平台”的战略目标。
乐其创新SmallRig创始人兼CEO、乐其SmallRig影像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周阳表示:“斯莫格奖属于所有相信影像力量、愿意用镜头改变世界的人。斯莫格公益影像奖不只是一个奖,而是一个推动公益内容影像创作的机制,推动社会向上的一种力量。”区别于传统影像奖项对商业、艺术或纪录属性的侧重,该奖项将“社会价值”置于评价体系中心,关注人类共同命运、可持续发展、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等议题,确立了公益影像的独立价值维度。
“斯莫格奖”:让世界看见改变的力量
“改变·始于看见”是SmallRig斯莫格公益影像奖的一大主题,周阳称:“这是一个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力量,是记录的力量,是看见的力量,也是改变的力量。斯莫格公益影像奖既是一个奖,更是一个发现机制,可以在遍布全球的用户中来组织公益影像的记录和创作。”
奥斯卡金像奖评委、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获得者杨紫烨提到,公益影像近十年发展迅猛,尤其在叙事技巧和选题深度上进步显著。她认为,中国拥有丰富的题材,如社会福祉、文化多样性、生态保护等,若能以更国际化的语言呈现这些故事,将吸引更多共鸣。
自2024年4月启动至12月31日,奖项共征集全球3891部公益影片,其中个人创作者作品2895部(占比74%),机构作品996部(占比26%),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。最终获奖作品聚焦人文关怀、生态文明、妇女儿童等议题,如《思念无需泥土 Love in Last Land》《Wolfs》《CHANNA》《云端者》《THE BURDEN》《我们的生物多样性——卓乃湖》《The Black Pelicans》《星火》等,分获金、银、铜奖及年度主题大奖。
金奖得主、导演Marina G. Andreu表示,斯莫格奖汇聚设备厂商、平台与观众,形成跨界生态,让纪录片从“孤岛”变为“桥梁”,为青年导演提供与顶尖资源对话的机会。她分享创作历程时称,获奖作品是其“起点宣言”,未来计划挑战自然与艺术交融的题材,如鸟类群体“动态绘画”纪录片。
克罗地亚导演Toni Jelneic谈及深圳体验时表示:“这次来到深圳的亲身经历,让我真正感受到中国丰富多样、充满活力的文化。走在街头,那种真实的氛围、人的热情和城市的节奏,和我以往的印象截然不同,真的让我大开眼界。我希望能把这样的体验带上大银幕,也愿意与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合作,用电影讲述我们共同的情感、共同的故事。”墨西哥电影导演 Oliver Granillo也表示,希望通过影像去传达情感,而不只是讲一个故事。“我希望能够真正去理解、去感受,把这种共情拍出来,让观众看见,也被触动,不需要太多语言,仅仅靠画面,也能抵达人心。”
公益影像创投会:社会价值与产业机制联动
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与传统电影节或展映季的显著差异,在于其对“社会价值+产业机制”双轮联动模式的侧重。此次文化周设立的“公益影像创投会”,将影像内容的属性从单一艺术表达,拓展至更具系统性的文化产品孵化体系中。
作为文化周重要板块,公益影像创投会吸引中国、美国、比利时、韩国、泰国等多国创作者投递124份有效提案,包含系列片18部、短片53部、长片53部,涵盖残障关怀、生态保护、非遗传承等议题,形式涉及纪录、动画、实验影像等。活动评选出《她和她的秘密》《疼痛艺术家》《喂喂喂,足球队》等十佳作品,并设立CathayPlay国际传播荣誉。
公益影像创投协会负责人张新伟表示:“在商业与艺术交织的浪潮中,创投协会要将那些尚未成型的好故事点燃第一把火——用资源打破创作者的困境,让每个关乎社会的声音都能被听见、被传递。”澳门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影展总监及策展人林键均强调:“引入商业资源是公益影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”,需通过品牌合作、创投平台等机制为创作者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,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损害内容初心。
制片人苏逸琰谈及《喂喂喂,足球队》的拍摄历程时提到:“这是一个凝聚了无数人、承载着社会大爱的项目。在这五年里,无数双手在接力,一批又一批人默默加入,用自己的方式托举着这个项目,也托举着这些孩子。用他们最朴素的话说:‘我们看不见世界,但我们想让世界看见我们。’”
深圳路径: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影像文化生态
深圳作为中国创新活力突出的城市,在科技与产业领域的成果已得到广泛认知。梳理其城市发展脉络可见,每次文化表达的升级,“公共性”与“国际性”都是重要推动因素。从文博会的国际化进程,到设计周、创意十二月、城市艺术季等文化活动的持续焕新,深圳始终以“全球公共文化实验室”的定位,向外界展现中国城市文化的新范式。
此次国际影像文化周与SmallRig斯莫格公益影像奖的策划实施,集中体现了深圳的文化发展路径:在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基底与技术发展背景下,以影像作为跨文化沟通的载体,以公益理念为价值核心,打破“高端”与“大众”、“技术理性”与“人文关怀”的边界,激发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意识,引导公众关注共同的社会福祉。在此过程中,影像超越了传统记录工具的属性,成为联结情感、传递价值、凝聚社会共识的文化纽带。
纪录片导演、德国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获得者、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教授Uli Gaulke认为,深圳有潜力成为亚洲影像枢纽,斯莫格活动的年轻基因与跨界活力独具特色。他强调:“技术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支撑,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语言打动人心,让影像超越文化与地域,成为全球共通的叙事方式。”
手机电影导演Dr. Max Schleser也提到,深圳独特的“科技+影像”生态正在重塑行业格局,例如SmallRig斯莫格等本土企业搭建的创新平台,让手机这类“公众化摄像机”实现了千万美元级好莱坞项目的拍摄突破。他预测,凭借开放的创新环境和国际化视野,深圳有望引领下一代影像技术的发展,成为全球移动影像创作者的重要基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乐其创新SmallRig自成立以来,始终致力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耕影像场景创新。旗下品牌SmallRig斯莫格自2013年创立,构建起覆盖支撑稳定、灯光控制、电源等领域的全生态产品体系,为全球创作者提供解决方案。此次通过斯莫格奖颁奖盛典,企业以技术为基础、公益为纽带,构建连接全球创作者的影像生态,推动公益内容创作与社会价值传播。
而在科技与信息过载的时代,斯莫格公益影像奖的实践,展现了中国企业如何以影像为媒介,融合本土公益理念与国际叙事语言,推动全球公共文化共创。这一从深圳出发的文化样本,不仅是奖项的国际化,更是全球文化治理的创新探索,为城市文化输出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了新范式。
编辑:文墨